2021年廣東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復習資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ㄒ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基本內涵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
建國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單一的經濟調節方式仍是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征。
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
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
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十四大根據鄧小平關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精辟論斷,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2、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可以實行市場經濟的理論
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要點是:
第一,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志,它們不屬于社會基本制度的范疇,而是資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劃等號,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劃等號,資本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第二,社會主義實行市場經濟是為了更有效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場經濟的運行原則,更符合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利益多元化的發展要求。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更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三,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要把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兩種調節手段的長處。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相結合的范圍、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可以有所不同。
?。ǘ?、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
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一命題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指出市場經濟本身不具有社會制度的屬性,不存在姓“社”姓“資”的問題,它可以同資本主義相結合,也可以同社會主義相結合。二是指出我們要建立的市場經濟,是同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這兩層意思,一方面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其他市場經濟具有共性的東西,另一方面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具有其他市場經濟不同的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的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
一是經濟關系市場化;二是企業行為自主化;三是宏觀調控間接化;四是經濟管理法制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的特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的特性,是指作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具有的規定性,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結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有的,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區別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體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結構上,它是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經濟體制;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它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經濟體制;第三,在宏觀調控上,它是以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利用的宏觀調控手段,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能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調節手段的長處,實現市場調節同國家宏觀調控相結合的經濟體制。
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ㄒ唬?、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1、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核心是處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
2、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根本上說,工業化過程就是伴隨科技進步,經濟不斷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過程。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目標是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十七大報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ǘ?、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中國是一個大國,由于各種原因,地區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這也是大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普遍現象。處理好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充分發揮各地的優勢,對于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全國經濟合理布局,意義十分重大。
鄧小平在深刻總結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2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優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在達到小康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沿海地區和內地的協調發展問題。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對于解決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是: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分工合作、協調發展。
十七大報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s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ㄈ┙ㄔO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我國農業要解決好的首要問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農產品是解決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生活資料。
二是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三是農業、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
農業的發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學,這是鄧小平關于農業發展的基本思想。
鄧小平提出的關于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鄧小平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鄧小平關于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科學地揭示了我國農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闡明了這兩個飛躍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指明了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ㄋ模┙ㄔO創新型國家
建設創新型國家重大戰略提出的原因:
第一,這是我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創新能力不強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這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第二,這是參加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當前綜合國力的較量是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較量。
第三,這是建立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充分發揮我國已經擁有的經濟科技實力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決策。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
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建設創新型國家,一要實施正確的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二要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三要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四要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五要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萍际顷P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
十七大報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zhengzhi/1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