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廣東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點精講——米龍老爹
米龍老爹
莫泊桑
一、作者簡介
莫泊桑 (1850-1893年),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應召入伍,親眼目睹了法軍的慘敗。 退伍后,從1872年開始,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同時師從其母的好友、著名文學家福樓拜學習寫作。1879年,莫泊桑與左拉等六位文學家在梅塘別墅聚會, 商定各寫一篇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小說,最后匯成小說集 《梅塘晚會》,莫泊桑因小說《羊脂球》一舉成名,從此開始了寫作生涯。莫泊桑一生寫作了大約三百篇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三部游記, 其中尤以短篇小說成就突出,他的作品揭露了上層社會道德的墮落和生活的荒淫, 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歌頌了下層人民的優秀品質。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俊友》、《一生》,短篇小說《兩個朋友》、《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
《羊脂球》是一篇短篇小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以筆觸細膩、章法多變、舒展自如、自成一體而飲譽世界。
二、背景簡介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法國領土大部分處在普魯士軍隊的鐵蹄之下,面對普軍的蹂躪,上層統治階級或通敵媚外、或茍且偷生;而廣大下層人民卻站出來與侵略者進行殊死斗爭,表現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感于此莫泊桑滿懷激情地寫下了許多謳歌下層人民英勇殺敵的維護民族尊嚴的短篇小說,《米龍老爹》即是其中的一篇,發表在1883年5月22日的《高盧人民報》上。
三、小說主旨
小說描述了普法戰爭中一個普通法國農民米龍老爹機智勇敢、為國殺敵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米龍老爹這個大義凜然的農民英雄形象,表現出法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
四、小說結構分析
小說是寫兒子對父親的回憶,采取倒敘的形式。全篇小說按行文順序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題寫現實場景。作者先描寫了一幅法國諾曼第田園風光,由遠及近的推出了一派農家樂的場景;接著寫主人在午餐時面對著葡萄藤,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當年在這塊土地上犧牲的——米龍老爹。這段文字看似閑筆,其實內在的意義十分豐富,他將現實和平安樂的生活和淪陷時代腥風血雨的年月作了對比,暗寓著幸存者和后代對壯烈犧牲的米龍老爹的懷念之情。撫今追昔,順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故事,在感情和意念上為后面的故事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是審問,筆墨追憶到往昔。寫普魯士侵略者對米龍老爹由夸獎、信任到懷疑,再到逮捕、審問的發展過程和米龍老爹對自己的所做所為供認不諱。普軍占領這塊土地后,受到了米龍老爹的殷勤的款待和安置,致使他們對米龍老爹“除了夸獎之外真沒有一句閑話”,但不久十幾名普魯士騎兵相繼失蹤和斃命,侵略者開始對每一個法蘭西人,心存戒備。米龍老爹終因臉上出現刀痕而被逮捕。普軍團長親自審問米龍老爹,初看起來不過是想從這老農夫這里找到破案的線索,抓到兇手,沒料想到這個一直殷勤款待他們的矮瘦的老人,竟一口承認自己就謀殺掉大量普軍的人,只是最后一次失手,臉上被砍傷才使他被逮捕。
第三部分:是米龍老爹的口供,寫他復仇的心理和他斃殺普魯士騎兵的經過。重點寫他第一次得手的細節和最后一次的不幸敗露。普軍做夢也沒有料到,就是這樣一個外表愚鈍的鄉下老頭,竟先后殺死了十六個普軍騎兵。這一部分著力刻畫老人的勇敢和機智。
第四部分:又回到了審問現場,寫米龍老爹慷慨就義。他坦然地交代了自己復仇的動機;拒絕了求生的可能。啐了普軍團長一口唾沫后壯烈犧牲。
這篇小說的中心是在塑造愛國者米龍老爹的英雄形象,正文三部分即是三個層次。在第一層次中米龍老爹的性格已初具輪廓,后兩部分則是一步步深入刻畫從而使米龍老爹的形象更為豐滿、具體、生動。
五、人物形象分析
小說的主要人物就是米龍老爹。這是一個貌不驚人,原本老實巴交的農民,當德國侵略者侵占了他的祖國,他滿懷對侵略者的仇恨,機智勇敢,孤膽殺敵,被捕后蔑視敵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成為法國人民懷念的愛國英雄。
他性格特點的主要表現:
1、愛國主義的復仇思想。普魯士軍隊侵占了米龍老爹的田莊,搶劫了他的草料與牛羊,他決心要向侵略者討回來,同時普軍以前殺了他的爹,現在又殺了他的小兒子,他與普軍有三代人的冤仇,因此,強烈的復仇思想充溢了他的心靈。米龍老爹本來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農民,但侵略者的霸道與殘酷使他忍無可忍,于是采取了以命抵命的復仇行動。這是一種樸素的農民式的愛國主義思想。
2、機智、勇敢的品格。米龍老爹的機智表現在對敵人的憎恨不露聲色,平日里,他竭力款待他們,對敵人“始終是殷勤的”,換得敵人對他的信任,在復仇中,他以計取勝,以偽裝的形式誘騙敵人,從而將其殺死。米龍老爹的勇敢表現在孤膽殺敵,他已是六十八歲的老人,卻敢于跟全副武裝的敵人搏斗。
3、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精神。他被捕后神色安詳、毫無懼色,相反當敵軍團長提出留他性命的條件時,他“絕不細聽”,向敵人劈面吐了一口唾沫。在臨刑時,他“始終安閑自在”,并向兒孫“送了一陣微笑”。這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精神,表現了法國人民“可殺不可辱”的民族氣節。
小說中人物描寫手法的分析
六、小說中人物描寫手法的分析
1、肖像描寫。剛出場的一段描寫他的身材、脊梁、手形與亂發等,這是一個貌不驚人,原本老實巴交的農民,為后面的機智英勇作鋪墊反襯。比如小說幾次寫到米龍老爹在受審和就義前的神情是安閑自在,表現了他視死如歸的英勇精神。
2、細節描寫。主要是米龍老爹兩次向普軍團長吐唾沫的動作細節,生動地將米龍老爹蔑視敵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七、重難點分析
1、第一和第三人稱敘述方法交互并用。
小說先用第三人稱敘述田園風光,介紹侵略者被殺和米龍老爹被捕的事實;然后轉而讓米龍老爹用第一人稱回答普軍團長的審問,而第三部分的米龍老爹的口供,全部用第三人稱,交代他斃殺16名普軍士兵的細節。第四部分又回到審訊場地,仍用第一人稱,突出了米龍老爹不屈的態度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這種敘事角度的變化使小說避免了敘述上的呆板和單調:用第一人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可以更親切真實地表現他的性格;改作第三人稱,可以全方位地將事情說得更清楚,更好地表現了人物形象。
2、倒敘的敘事方式。
在第一部分由米龍老爹的后人回憶時,先描繪一幅豐收在望、充滿喜悅之情的田園風光,然后撫今思昔,順理成章地引出往日艱苦斗爭的故事。這個開頭采用了倒敘方法。它的作用是用豐收在望、充滿喜悅的場景和后面英勇犧牲的場景對照,在感情和意念上為后文的故事作了襯托性鋪墊。暗寓著幸存者和后代,撫今憶昔懷念米龍老爹之情;在結構上能順理成章地引出往日艱苦斗爭的故事。
八、重要段落簡析
“一個月來,烈日在田地上展開了炙人的火焰……在天空之下展開它們那些雪白而且粉紅的光彩照人的圓頂?!?/p>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豐收在望、充滿喜悅之情的田園風光。
?。?)這段環境描寫暗寓著人們對米龍老爹的懷念之情。
?。?)這段描寫作為小說的開頭,起到引發后面故事的作用,并為故事作了情感上和內蘊上的襯托性鋪墊。
?。?)這段美麗的田園風光的描寫與后面米龍老爹被敵軍所槍殺的故事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暗示了現在寧靜、平和的生活來自于像米龍老爹那樣的先烈對敵人的反抗,來自于他們的流血犧牲,從而更深刻地認識米龍老爹這一英雄形象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yuwen57/11623.html